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 - 2022年1月
語文知識與文化結合 奠定紮實英語基礎
位於北區粉嶺的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,創校於1990 年,多年來秉持校訓「謙、信、勤、敏」,致力實施全人教育,培養學生的品德,鍛鍊獨立思考的能力,建立正確及積極的人生觀。謝盛業校長帶領教學團隊革新英文科課程,着眼幫助小一新生適應新學習模式,循序漸進培養英語聽、説、讀、寫能力,務求做到愉快學習,同時發展個人潛能,為日後回饋社會作好準備。
活用教學策略 革新英文課程
聽、説、讀、寫能力。英文科設計校本課程,漸進滲入英語知識,亦會設計不同有趣的情學習任務,全面提升四大能力。謝校長指出:「為了迎合學習多樣性,教學團隊在設計校本課程時,除了傳授學科知識,亦會教授審題和答題技巧,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。而且,教學團隊亦進行協作備課,定期檢視校本課程及教學情況,從而提升學與教效能。」
與此同時,學校深諳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,是提升語文水平的不二法門。因此,學校致力創造英文語境,額外增聘一位外籍英語老師,加強英文科發展。兩位外籍英語老師各司其職,分別負責初小及高小的英文科教學。借助外籍英語老師的優勢,幫助加強學生閲讀、聆聽和寫作的能力。在初小階段,外籍英語老師會與英文科老師進行協作教學,設計閲讀學習單元,通過圖書導讀,讓學生認識不同句式和詞彙,也能學習有效閲讀英文書籍的方法,從中啟發英文閲讀興趣,培養恆常閲讀習慣。
而在高小階段,教學團隊設計校本英文課程,以英文課本為基礎,進行一系列鞏固英文基礎的活動, 並由外籍英語老師進入課堂帶領學生,寓學習於活動之中。此外,英文科亦設有學習小組(ECA),各級深入研究不同課題,包括四年級「説故事工作坊」(Storytelling Workshop)、五年級「口頭匯報工作坊」(Presentation Workshop)以及六年級「面試工作坊」(Interview and Group Discussion Workshop),逐步裝備學生的不同軟技巧,為未來銜接中學做好準備。謝校長續指:「英文科老師更善用小息時段進行英語活動,與學生以英語『閒話家常』,營造英語語境,將英文融入生活當中,減少對英文運用的壓力。」
提倡資源共享 跨學科滲入英語元素
英語不應只「留在課室裏」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。學校秉承着普及與拔尖並重的教學理念,根據學生的程度因材施教,使不同程度的學生亦能參與其中。通過一系列非正規課程,務求提高學生對英文的興趣和學習誘因,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多元化活動。教學團隊配合本地教育方針,設計與英文科跨科閲讀,強調中華文化的活動,有助介紹及推廣中華文化,學生亦會學習日常英語,使學習與生活互相緊扣連繫。
教學團隊配合英文課程,推展跨學科學習,按不同年級劃分不同主題,以主題學習形式,結合中華文化和英語,增進語文知識及文化知識。謝校長表示:「三年級就曾以『長洲太平清醮』主題,介紹不同傳統習俗,如搶包山、飄色巡遊等。透過本土特色主題,學習正規英文課程以外不常見的詞彙和句子。」此外,學校亦將英語融入STEM 課程,以英語教授「資訊素養」課題,學習如何正確地運用科技,以及帶出過份倚賴科技的弊病,以英語學習如何善用科技和與日常作平衡。
另一方面,學校提倡「資源共享」,在有限的資源下,希望幫助學生認識英文,故設有免費的體驗課,由外籍英語老師主導設計課程,以英語教學配合多元活動,如做手工等,將學到的詞彙進行創作,讓學習增添趣味,啟發學生創意,亦可加強興趣和記憶。課程首30 分鐘由老師和學生進行課堂和創作,最後設有親子分享環節,讓家長一同參與子女學習的過程及成果分享,更了解學校的教學模式。
漸進教學模式 重視銜接適應
學校重視「幼苗培育,完善銜接」,着重學生升上小學對新環境的適應,照顧學習需要,並因材施教,使他們能夠實現不同學術和發展目標。針對不同英文學習需要,學校設立多項學習支援政策。在正規課程上,教學團隊以漸進教學模式,幫助學生打穩固的英語基礎,例如為小一新生安排為期三天的小學銜接課程,提早熟悉課堂模式。而且,配合銜接課程學習冊,小班教學能專注提升學生英文基礎;並對每位學生設為期一個月的觀察期,跟進學習情況再作適切的支援。
學校亦考慮到家長需要,推展「百日成長感恩日」活動,邀請家長到校觀課,了解子女的課堂情況,以幫助小一學生建立應對新學習模式的信心。與此同時,學校為小六學生提供中一銜接課程,助他們從小學順利過渡到中學。
正向校本計劃 締造輕鬆學習環境
學校推行正向教育,從日常生活中融入正向元素,營造輕鬆愉快,又具有學習效能的校園。校園裏展示着不同的勵志短語,老師亦會積極以打氣卡或在對話中鼓勵學生。英文科組也將正向思維融入日常教學中,例如將英文鼓勵句子和勵志故事印製成貼紙,透過在日常中對學生作出鼓勵説話,除了能激勵學生,也讓他們認識更多英文生字,拓展詞彙庫。
學校分別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的正向教育團隊合作,將正向教育元素,如「品格強項」、「成長型思維」,融入正規課程中。通過系統教育,讓學生了解大腦可以鍛鍊的概念,勇於面對挑戰,不要害怕失敗。學校亦舉辦多元化活動推行正向教育,如每月主題活動、每週一節的成長課、靜觀活動及圖書導讀。同時,班級經營亦有效建立師生關係,如生日慶祝活動,加強師生聯繫,讓學生關懷課本以外的人和事。